偷学设计稿到凌晨一两点
16岁初中毕业后,何世良开始学习木雕。一开始父母并不赞同他学这门手艺,喜爱雕刻的他毅然决然走进了乡里的家具厂。当了3个月学徒后,他凭着雕刻木材,一个月赚得200多元,“父亲当时的月薪也才100多元”。何世良想在木雕上有所创新,“做木雕,来来回回都是雕那些,有点闷。”半年后,当他得知广州有师傅招木雕学徒时,他决定前往。“当时有人说我赚那么多,刚做完学徒又要去做学徒,划不来。但我不管,我不想满足于现状。”
师傅的父亲曾是广州木雕厂的总设计师。何世良除了学习雕刻外,还偷偷学他的设计图纸。白天学雕刻,晚上他就照着图纸,学画设计稿,有时学到凌晨一两点。“当时的行规不允许这样。但被发现后,老先生非但没有责怪我,还开始教我如何设计雕刻图纸,我在那时候打下了画图设计的基础。”何世良说,感恩遇到这么好的老师。
至今,何世良还记得恩师的一句话;“艺术就是要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,才能成为纯粹的工匠,而不是机械化的工人”。受此启发,何世良总结他多年的砖雕生涯说,“很多工人对自己负责的那道工序很熟悉,比如雕一片花瓣。但这种做法,终生也只会雕那一片花瓣。”他觉得,工人与工匠的区别,便是终生一品与独一无二。
“老砖雕就是我的老师”
1995年底,何世良开始接触砖雕。“迷上砖雕,经常到处去找老房子,学习古建筑上的砖雕。”何世良告诉记者,他还买了一部相机,在四处走访古建筑时,将有特色的砖雕拍下来,带回家慢慢琢磨。“最初学习砖雕的时候,广东省内都没有师傅可以教,只能自己琢磨。”何世良回忆道,除了老用坏工具外,尚未掌握要领的他,还常把砖雕崩坏。“建筑砖很脆,一用力就容易崩。而且砖里面有空洞、有暗裂纹,经常雕刻到快完工时才发现裂了,又要重新来过。”
在现代西式建筑当道的今天,以中式建筑为载体的砖雕几乎没有了“用武之地”。何世良重新捡起这门古老的手艺时,砖雕早已没落,以致连一个可以教他的老师都没有。“当年学艺时,老砖雕就是我的老师。”何世良希望能将砖雕传承下去,如今,他建立了砖雕工作室,收了20多名徒弟,毫无保留地把砖雕技艺传授给弟子,其中一名弟子也成为了市级非遗传承人。与此同时,他也在不断摸索,尝试在古老的砖雕里加入更多新的手法与元素,做出人们所喜爱的艺术品。
匠技
三年雕一壁 技艺惊四方
1995年开建宝墨园,当时找不到广府的工匠来做砖雕。砖雕的活只能由外地工匠做,但只做了个开头,园方就觉得不像岭南建筑的风格。正好何世良参与宝墨园的木雕工程,他们就请他试一试。“试了后效果还不错,于是就正式让我承担巨型砖雕影壁《吐艳和鸣壁》了。”何世良说。
这一雕便是整整三年时间。由于《吐艳和鸣壁》长达22.38米,高5.83米,厚1.08米,前后两面总面积260.96平方米,雕刻工序和手法极其复杂。该作品全面展示了圆雕、透雕、浮雕以及难度极高的挂线雕等砖雕工艺技法,共雕了600多只鸟,100多种花草树木,壁背面更雕有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。
新快报记者在该作品面前驻足许久,这600多只鸟,形态各异,大小不一,且雕刻手法各不相同。有的鸟躲在花草树木当中,有的大方展翅高飞,有的则三五成群盘旋嬉戏。凭借《吐艳和鸣壁》的高超技艺,何世良被评为砖雕这门民间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。
匠品“百蝠晖春”:中国最大的砖雕
何世良较为得意的作品是位于东莞粤晖园的“百蝠晖春”。这幅砖雕有着广式砖雕的传统特色,每一个图案都十分精细。“百蝠晖春”壁照高11.109米,长50.845米,宽5.371米,由160万块青砖雕刻组成,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中国最大的砖雕,并被列入吉尼斯大全。
据何世良介绍,这幅“百蝠晖春”砖雕用了2年时间,砖雕正面刻有“五谷丰登”、“琴棋书画”、“天王法器”、“封侯挂印”、“松鹤长寿”、“百子千孙”等图案,体现造园者祝国泰民安的意愿。壁照背面则以“粤晖园赋”为主,辅以锦地雕纹,融合了赋、书、砖雕。
“这幅作品投入了我的生命。”何世良说,在创作“百蝠晖春”的时候,他完全进入了忘我的状态,“先画了一幅5米的图纸,再将它变为1:1的图纸,在每一个细节例如砖砌多高、哪个地方需要雕刻、高低起伏,每个部位都画好,几乎每晚都会画到凌晨两三点。”
匠心“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创新,将传统的技艺做到极致,将传统技艺与当代视觉艺术相结合,做纯艺术的东西,这是我对砖雕今后发展的思路。”
——何世良
对话
新快报:做砖雕难在哪里?
何世良:我们用的都是建筑用砖,有些砖头里有空洞的地方,从外面看不到暗裂纹,虽然选砖时已经很仔细,还是避免不了。所以有时雕到七八成的时候,砖头崩坏了,又得重新开始。由于都是手工雕刻,不能用电动工具,刚开始时,刻刀不到半小时就要打磨,效率非常慢,后来引入电动工具才逐渐提升了效率。
新快报:是什么让你如此深爱砖雕?
何世良:随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退化,砖雕和一些技艺一样都出现断层。我选择并坚持这门古老的手艺,和生长在沙湾这个文化古镇不无关系。沙湾古镇历史悠久,有留耕堂等出众古建筑,正是从小的浸染造就了对砖雕的喜爱。
新快报:砖雕传承方面,你有什么期许?
何世良:我想将砖雕的传统手法、技艺传承下去,将现代艺术和传统相结合,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喜欢。
记者体验
用时间凿就的技艺
在何世良的砖雕工作室内,几名弟子正在进行雕刻。砖雕扬起的灰尘,使得旁边的风扇也裹上厚厚一层“浓妆”。何世良说,砖雕的工作环境恶劣,也成为年轻人不愿从事的原因之一。因为砖雕的灰尘大,他让记者也戴上围巾、帽子、口罩这些装备。
“砖雕的步骤有打坯、修光、打磨等,现在我在做的是打坯。”何世良正在雕刻一串荔枝,他一边将刻刀凿下去,一边用口吹掉碎砖及粉尘,一颗颗荔枝壳上,出现仅有0.1厘米深度的纹路。何世良聚精会神地雕了20分钟之后,才让记者上阵体验。
“打坯要注意下刀的角度,边缘要流畅。”何世良提醒记者。左手拿刀,右手拿锤,锤打刀落,记者生怕下手太重伤了砖雕,操作了几次,深感雕刻的力度不好把握。
“这个不是一两年就学得会的,这里的人都做了十多年了,都是一点点用时间来凿就的。”对于记者这个生手的笨拙,何世良宽容地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