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省亳州市花戏楼的砖雕,属晋派微雕艺术,虽然人物小如花生米粒,但是人物栩栩如生,神态各异,同时吸纳了徽派精巧玲珑、刀法严谨的雕刻工艺。在不足10厘米厚的水磨青砖面上,透雕成各种飞禽走兽、山水人物,场景处理得极富层次,微妙之处都刻得十分清晰,甚至连人物的头发丝都刻得清清楚楚,真实感、立体感、透视感极强,炉火纯青的技艺令人赞不绝口。在寥寥数十平方米的水磨砖上,雕有52幅作品,共雕人物115个,禽鸟33只,走兽67只,楼、台、殿、阁多处。这些砖雕艺术,造型别致,玲珑剔透,玲珑满目,可谓巧夺天工,让人拍案叫绝,方寸之间,展现着大千世界。
亳州花戏楼原名歌台,是一座演戏的舞台,是祭祀山西名人关羽的庙祠,也是明清时山西、陕西的药商在安徽亳州经营药材的联络之地,因此称“山陕会馆”,“大关帝庙”。关帝庙主殿建于清顺治十二年(1656),戏楼增建于清康熙十五年(1676),乾隆年间又增添了许多彩绘和雕刻,它以精湛的雕刻艺术、绚丽的彩绘而驰名中外;整个建筑面积3163平方米,分戏楼、钟楼、鼓楼、座楼和关帝大殿等几个部分。会馆之所以称为花戏楼,是因为院中花戏楼色彩绚丽、美轮美奂。旧时亳州俗语云:“苏州卖得好头油,亳州看得花戏楼”。
安徽商报 合肥网 无线合肥讯 8月12日,记者在安徽省亳州市花戏楼景区拍摄的花戏楼砖雕艺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