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19日上午,“敬畏自然+守护遗产 重走刘敦桢古建之路徽州行暨第三届建筑师与文学艺术家交流会”在安徽黄山西溪南村土人学社举行启动仪式。本次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、黄山市人民政府、望山生活共同主办,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、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、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、《中国建筑文化遗产》《建筑评论》两刊编辑部及土人设计(Turenscape)联合承办。
文化部党组成员、故宫博物院院长、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、黄山市领导、安徽省住建厅、安徽省文物局等有关方面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。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、马国馨、王建国、孟建民,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,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周恺、张宇,以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、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院长俞孔坚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家、文学艺术家、媒体人等百余人参加了活动。
启动仪式上,黄山市领导致欢迎词,单霁翔院长、程泰宁院士、马国馨院士、王建国院士等分别讲话,单霁翔院长等领导、专家还分别给土人学社等机构落户西溪南揭牌,赠送图书。
建筑界有“南刘北梁”之说,“南刘”指刘敦桢先生,“北梁”指梁思成先生,其二人皆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,为中国建筑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,同为后辈所敬仰。刘敦桢先生长期从事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工作,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创始人之一,同时也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。他对我国传统民居和园林的研究、探寻,为学科建设奠定了主要基础。刘敦桢先生曾多次组织并主持了全国性的建筑史编纂工作,编辑出版了《中国住宅概说》、《中国古代建筑史》《苏州古典园林》等颇有影响的专著,为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积极贡献。从传承与创新看,“重走”是弘扬建筑文化之旅,“重走”是发现探讨建筑遗产之旅,“重走”更是振兴当代城市建设的求索之旅。
第三届建筑师与文学艺术家交流会虽说是一次“迟到”的活动,但他终归是继首届“建筑与文学”学术研讨会(1993年江西省南昌市)、第二届“建筑与文学”学术研讨会(2003年浙江省杭州市)之后,建筑师与文学家又一次“零距离”的交流。
活动期间,与会嘉宾考察了西溪南村(老屋阁、绿绕亭等1952年刘敦桢先生当年考察的项目)、潜口民居及呈坎、唐模、棠樾、歙县古城(许国牌坊、徽州府衙)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西递等地,实地了解了文化遗产项目当前的状况,并以乡村遗产保护与环境、建筑遗产的文化表现与解读、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等社会关注的话题进行了交流、讨论。许多专家认为,应该从更高的层面来理解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弘扬,这些遗产不仅仅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,更是我们精神上难以忘记的思念和牵挂。要从文化上赋予遗产以新的生命,建筑遗产是全民族的精神遗产,是民族文化的积淀表现,保护好建筑遗产对于传承文明、弘扬民族的先进文化有着重要意义。建筑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更多是从技术实践方面关注遗产保护,文学家和文化事业从业者更多应从建筑遗产上找寻灵感的火花,用多种方式方法向社会大众宣传遗产,介绍遗产,让更多的人们认识遗产的作用,为遗产保护做出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