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传统徽派建筑中精美的木质雕刻,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,但这些木雕出自谁人之手,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。近日,有读者向本报热线透露,在三河古镇上,如今还有一名掌握着传统徽派建筑木雕手艺的老艺人,他名叫徐红树,他和儿子一起,成了江淮地区徽派木雕的最后继承者。当记者找到了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时,他却面临着这样的忧虑:这门融入了江南风韵和皖北特色的江淮古建筑木雕手艺,在流传了百余年后,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渐渐消失。
木雕艺人称手艺源于江南
当记者来到徐红树位于肥西三河镇郊外的家中时,他正从儿子徐明安位于镇上古街的木雕作坊回来。听说记者要了解徽派建筑中的木雕活计,他立刻从家后面的小木棚 内拿出一大堆家伙:各式刨子、凿子、木槌、木钻……徐红树说,这些五花八门落满灰尘的木匠工具,都是他的爷爷从清末传下来的。
谈起合肥地区徽派老建筑,老人的话匣子立刻打开了:在他的记忆里,徐家从他的爷爷开始就从事老建筑上木质结构的雕刻制作。从清朝末年一直到民国再到解放后,一 直传到他这一辈。改革开放后,他的三儿子徐明安也传承了部分手艺。如今那个干了一辈子的木工活,让徐红树的双手遭到了疲劳性损伤,晚年的他再也无法拿动木 工工具,但他现在还是每天来到儿子的木雕作坊里,做一些技术性的指导。
对于合肥地区徽派建筑木雕手艺的起源,老人说:“合肥地区的 传统建筑木雕手艺是在清代从江浙地区传来的,也融合了一部分皖南徽派建筑中木雕的风格。这些源自于江南的木雕手艺,到了合肥再融合了本地建筑文化,形成了 独特的江淮地区建筑木雕手艺,这种手艺只有在江淮之间才能见到。”
祖孙三代曾共同修建三河
谈起这个木雕世家,徐红树颇有感叹。民国时期,三河古镇上木雕艺人遍布,徐红树几年前才去世的父亲徐庆忠也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。镇上钟和祥商铺、林宝泰,万年台古戏台上的木雕结构,都是他的父亲徐庆忠参与修建的。
解放后,老艺人们的手艺断了线,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建设带有“封建主义”标签的徽派老式建筑,包括徐红树在内的老木雕匠人就没了用武之地。徐家那套祖上传下 来的木匠工具被他放进了箱子。解放后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里,徐红树和父亲能做的唯一一件事,就是顺应古镇发展的需求,负责将那些老建筑的木结构拆除。这 段时间里,让徐红树一直不能忘怀的是上世纪70年代,徐家负责拆除镇上木结构的张氏公馆,公馆内建有一座走马转心楼样式的建筑,建筑面积有300平方米, 这座楼被誉为三河第一楼。“拆张氏公馆的时候,看着真是心疼啊,那些雕刻精美的木雕、椽子、木梁就那么被拆下来,扔进了垃圾堆,有的直接当做柴火烧掉 了。”徐红树如今谈到这段历史还气愤得直跺脚。
直到上世纪90年代,徐红树的手艺才开始有了用武之地。随着三河古镇的重修,和市场经济大潮下各类仿古商业建筑的纷纷涌现,徐红树和父亲、儿子一起,负责修建一些三河镇上的曾经被拆毁的古建筑,其中就有他的父亲徐庆忠在解放前负责修建的万年台古戏台。
徽派建筑木雕有很多讲究
如今,徐红树的父亲徐庆忠已经去世,徐红树和三儿子徐明安成了这种木雕手艺最后的继承人。为了顺应市场需求,徐家在三河镇古街上开设了一家木雕手工作坊。在 作坊内,徐明安指着他手中正在雕刻的一块木雕说:“这就是反映‘三河大捷’题材的人物木雕,是用在徽派古建筑中屏门隔栅上的,也是江淮之间特有的木雕题 材。这种雕刻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并不是写实,而是脸谱部位所占身体的比例要大许多,因为建筑木雕中的重点是要体现人物的表情。”
据徐 明安介绍,木雕活分为镂空雕、空雕、实心雕、人物雕……光是一个雕刻的选木方面就有许多讲究。人物雕需要用柳木,柳木的质地较为松软,细节能够刻画;而实 心雕多用的是杉木板,雕刻出来的木雕不容易弯曲;做镂空雕最好是用樟木,这种木质有着淡淡的木香味;而做木雕最好的木质是银杏木,但目前很难找到了。而木 雕中的重头戏人物雕中的题材则选自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故事,如张果老倒骑毛驴、姜太公钓鱼、苏武牧羊、二十四孝图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