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绛州(新绛县),共有古建文物205处,仅县城1平方公里多的地方,完整保存的古建文物就有33处之多。钟楼、鼓楼、乐楼、绛州大堂、隋代花园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6处。
绛州古代建筑,与数字“七”有些关系,隐含着多种文化元素,寓意深刻,让人不禁对古人的建构智慧与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先从“七星坡”说起,七星坡,也称“衙坡”,原是通向州府衙门必经的道路,依地势坡度修建,全用条形青石铺就,与底部坐南向北的乐楼相对,顶端西侧与鼓楼相接,因石坡中间嵌有北斗七星而得名。传说,坡上的七颗星斗晶莹光亮、日夜可见,为绛州一宝。经测量直坡段主台阶71级,初建时主坡台阶的步长与落差之比为七比一,坡顶三级高阶的落差均为七寸。
据新绛县志记载,七星坡与绛州大堂创建于唐初,二者建构理念与设计文化层面都有相通之处。大堂面宽七间,建筑面积为七十平方丈。“文革”前,大堂内存有特号交椅一把,座高七尺,相传为大唐名将张士贵挂帅时坐堂遗物。大堂后面有隋代花园“绛守居园池”,现存最早的关于园池的历史文献,就是唐代绛州刺史樊宗师写的《绛守居园池记》,全文恰恰为777个字。大堂内北墙东侧镶有宋代《文臣七条》碑石。关于七星坡上的七星位置,经实地测绘将天空中的大熊座(即北斗七星)与地上镶嵌的七星一一对应,同大熊星座绕北极星旋转的天象图相对照,发现七星坡所嵌星位恰与时令乞巧节(即农历七月初七)相逢。
诸多数字无不与“七”相关,可见设计者对“七”情有独钟。联想到唐代宗教文化之盛况,“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”之教化,易知“七”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。